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各项社会救助做出了一系列新规定、新要求,为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引。其中特别提到“促进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自愿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动员引导慈善组织加大社会救助方面支出”。
多年来,慈济一直以无私大爱为信念,以提倡人人行善、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强调敦亲睦邻、守望相助。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接到个案提报:有的家庭因病、因残、因意外等导致经济困顿;有的因单亲或隔代抚养儿童,难以独自支持;有的因家庭收入不高,孩子就学面临压力;有的因家庭关系或个人认知出现严重问题,需要关怀辅导......他们的困难,不仅在于缺乏足够的收入以确保有品质的生活,也包括无法及时取得足够的教育和医疗等资源。对此,慈济针对个案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访视与关怀扶助,以帮助其走出个人困境,也更好地提升能力、链接资源、融入社会。
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慈善工作所关注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针对失独家庭、弱势长者、街头流浪人员、农村困境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慈济也因应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案,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努力使人人都能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1、对鳏、寡、孤、独、废疾者,及家中一时困难的家庭,依实地走访中看见的需求,结合政府及社会爱心资源,直接、重点、务实、及时提供精准且必要的照顾。
2、在改善弱势家庭生活困境的同时,更以“扶志”为目标,激发潜能,增强自信,提升其战胜困难的能力,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不良境遇,并更好地融入社会。
3、通过见苦知福,启发人人心中的爱与善,增强社会的诚信与友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感恩、尊重、爱为核心精神,秉持全心、全人、全家、全程之关怀理念,与直接、重点、尊重、及时、务实之服务原则,依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予以个案长期济助与关怀。其中,经评估以个案方式关怀扶助的家庭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低保户、五保户、困境儿童,家庭经济较困难之重病患者、独居长者等,以及受重大意外事件影响的个人及家庭。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关怀个案逾14,600户次,持续每个月前往个案家中访视。其中,2021年共在24个省/自治区、4个直辖市长期关怀近3,800户家庭。
针对失独家庭、弱势长者、街头流浪人员、农村困境儿童、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障人士等群体,慈济在政府相关部门或单位的支持下,开展“有爱不孤独”“耆乐融融”“关爱街友”“爱童行 乐成长”“红豆杉的爱”“我是你的眼”等项目。五年来,累计服务人次达42,883人次。
除了给予经济补助、房屋修缮、环境清扫等帮助,志工也对受助家庭给予正向鼓励,长期温暖陪伴,帮助其积极面对人生的坎坷与困难。很多家庭走出身心困境,迎接生命的阳光而幸福生活。
更有曾经的受助者,走出自己的困境后成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志愿者。许多受助者回馈,得到社会的爱心帮助,自己很受感动和鼓舞,更有力量面对生活的困难。自己也要像慈济志工一样,尽己所能付出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透过参与个案访视、弱势群体关怀,志工有机会见苦知福,进而乐于奉献爱心,齐为社会和谐贡献己力,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慈济针对社会有需要的群体开展的特色项目也获得了各级政府的肯定与认同。例如,“耆乐融融长者关怀”、“红豆杉的爱”项目均被列为苏州市首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活动A类项目;“关爱街友”项目被列为深圳市福田区东门街道“民生实事”之一并得到部分资金支持;“爱童行 乐成长”项目被列为嵊州市民政局政府采购项目等。
执行方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